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影音專區

Print
    不再害怕打針的秘密,讓小朋友不再怕打針

    小朋友去看醫生、打針的時候,是不是常遇到小朋友因為害怕或焦慮而哭泣呢?偏偏孩童的血管又很細小,不好施打注射,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壓力大,醫護人員看到孩童哭泣心裡也不好受。

     

    屏東榮民總醫院小兒科方乃文醫師表示:本院小兒科有提供「減痛治療」的選擇,依屏東榮民總醫院小兒科方乃文醫師本身的實際案例表示:「減痛治療」的起源是自己的女兒對於打針非常恐懼,在住院開刀的三天前,就因為擔心打針而一直哭泣,方醫師覺得很心疼。隨後方醫師想到臨床上的止痛麻醉藥膏或許可以試試,女兒住院當天,方醫師將藥膏塗抹在女兒手上還是一直哭,直到注射針打進皮膚的那一刻,女兒突然停止哭泣,轉頭跟方醫師說:「爸爸,不會痛欸!」,從此她對於打針就沒有那麼害怕。

     

    「減痛治療」流程是在打針、打疫苗前,先在小朋友的皮膚上塗抹藥膏,這個藥膏具有麻醉止痛的效果,經驗上得知從新生兒到青少年都適用,通常沒有副作用,只有很少數(小於百分之一)的孩童,會覺得皮膚有一點點搔癢或燒灼的感覺。在藥膏塗抹後,經過至少三十分鐘以上的等待,讓藥效發揮作用後就能進行打針治療。醫療團隊發現有些小朋友因為藥膏發揮功效,打針時覺得比較不會痛,進而就不會產生哭泣。

     

    屏東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的醫療團隊致力於「兒童友善醫療」目標,除了在候診及看診環境上努力讓孩童減少恐懼之外,也嘗試減緩小朋友在打針時的疼痛感,希望藉由「減痛治療」創造一個讓小朋友能安心來醫院看診及接受打針治療的醫療空間,減少小朋友的焦慮與害怕,也減低爸爸媽媽帶孩童就診壓力,對於小兒「減痛治療」有興趣的家長,歡迎與本院小兒科醫師詢問。

     

    屏東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為了減少小朋友對於看醫師、就診的緊張情緒,從候診空間營造孩童友善環境,像是降低報到櫃台高度,配合小朋友平均身高而、沒有框限的沙發候診區,讓孩子與家人擁有許多候診選擇,就連候診區的牆壁都有別於一般候診區,不是以單一色油漆作為牆壁顏色首選,而是有彩繪、立體童話角色藝術裝置等,增添輕鬆、溫馨、童趣的氛圍,迎接每位就診的小朋友。

     

    :::